大学的发展和它所处的城市尤其是周边的环境密切相关。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位于青岛市主城区北部的蓝色硅谷核心区内,东临鳌山湾,南抵崂山,环境优越。本篇报道对青岛校区所处的环境进行简要介绍,使广大师生员工对青岛校区周边自然、人文、政策、科研环境有所了解。
![\](/__local/7/7B/B6/636A882892F785B99511895ADFA_C29BCA12_645E.jpg?e=.jpg)
蓝色硅谷核心区地理位置
![\](/__local/5/13/31/C4A78F35090D8A726D1F62A494B_51656C5F_16028.jpg?e=.jpg)
蓝色硅谷核心区内,红色面积最大的部分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自然环境:碧海青山 绿树红瓦
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蔡元培
![\](/__local/8/97/B2/27E09E4CB0D315892993540ABB2_033F3B7E_CD44.jpg?e=.jpg)
鳌山湾畔
上世纪30年代 ,时任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教授的老舍先生这样写道: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康有为说青岛“碧海青山,绿树红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车”。地处黄海之滨的青岛,拥有843千米的绵长海岸线,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位于青岛市主城区北部,是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区位内有绵延5000米的金沙滩,海岸多为山地基岩,近岸海域以清洁海区为主,水动力条件好,自净能力强。拥有国内仅有、分布面积达7.2平方公里的海水溴盐温泉,涌泉中心水温最高达93℃,自涌地面达60℃,含有氟、溴、硅、锶、氡等多种化学元素,为国内少见的矿化温泉,有“天下第一海水温泉”的美誉。附近有道教名山鹤山,海光山色相映成辉,石奇水秀,有“游崂山不游鹤山乃为憾也”之称;还有天柱山,孤峰独上,形如华表,为即墨市的一大自然奇观;最高的四舍山“四峰峻起、形如舍宇”,主峰326.8米,重峦叠嶂,气势磅礴,变幻多姿。周边山、谷、湾、海、岛自然交替,河流、温泉、山峦、植被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6%,人口密度低,环境幽静宜居。
青岛校区校园东侧,是海洋资源丰富的鳌山湾,不仅可以泡海澡、吃海鲜,还能进行海洋探测、研究甚至深潜;校园南部,崂山阻挡了来自黄海的大风,使得整个小环境温和而不潮湿。根据规划,除高科技区以外,校区紧邻的是以旅游项目为主的温泉度假区,周边50公里范围内基本没有工业项目,污染风险相对较小。
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中,每天都能东望大海,捕捉把神州点亮的第一缕阳光;在微风吹拂下,望着迎着海浪高低飞翔的海鸥,让呼吸与潮汐自然应和,尽情体味海阔天空。带着这样广阔的视野与心境,一转身,便可回到红瓦碧树、青春洋溢的校园学习知识、汲取营养。
人文环境:大学城市 相互滋养
“大学与它所在城市总是血脉相连的,在很大程度上,你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个生活的方式,一种文化氛围,甚至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老舍
![\](/__local/E/45/36/A19BCB13BB45D02729C2A9FBB47_3E65D998_10354.jpg?e=.jpg)
沈从文故居
长久以来,有一场绚丽旧梦一直萦绕在所有山大人的记忆中,那是风云激荡的20世纪,山东大学与青岛携手走过了辉煌的30年。城市与大学是相互滋养的,山大曾在青岛创造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和“文史见长”的三大美誉,青岛也因为有了山大而积淀了历久弥新的深厚城市文化。
山大有个青岛情结,青岛也有个山大情结。闻一多说,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沈从文说,返京以后着手的如《边城》等,也多酝酿于青岛;王统照说,从北平来,从上海来,从中国任何的一个都市中到青岛来,你会觉得有另一种的滋味……有人戏称,那时在青岛的大马路上一不小心就碰上一个文人,小巷子里一不留意就撞到一个作家,老楼洞子里时常与某个名记名编擦肩而过。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萧涤非、方令孺、洪深、台静农、臧克家、童第周、王淦昌……那些在山东大学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也存在于青岛的往事中,至今仍在浸润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杰介绍,青岛有一个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家都叫它山大医院,有的年轻人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叫,老人们就给他们讲青岛与山大的故事,城市文化与品格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据当地人说,在百姓心中,始终觉得山大精神没有离开青岛,他们欢迎山大在青岛建校园。
即墨民风淳朴,百姓明事理、晓大义,对山东大学有很深的感情。李杰介绍,当地百姓一开始对征地动迁工作并不理解,但经过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细致说服,最终得到了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他说,一位动迁的老人家仅种植茶叶一项,半亩地一年就收入5万多元,生活舒适富足。搬走那天,老人虽然眼含热泪,充满不舍,但更多的是表达了搞好当地教育的朴素愿望。
政策环境:地利人和 倾力支持
我们立刻就认定这地方(青岛)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梁实秋
![\](/__local/B/0B/F3/BD8DF73901D025F413FCDBBC9B0_BA4F57DF_6F65.jpg?e=.jpg)
五四广场
关于青岛校区建设,青岛市委、市政府,即墨市委、市政府,及校区所在地的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会都从各方面给予山东大学鼎力支持。
青岛市政府无偿划拨给山大3000亩土地用于校园建设,在紧邻校园北侧的滨海大道以西征地720亩用于教职工住宅建设。政府还出资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三馆建成后交山东大学使用,也将定期向市民开放。此外,大型商业网点、三甲医院等也在附近开工建设。即墨市政府与山大召开多次会议,就青岛校区建设事宜进行沟通协调,现在,政府有关负责人一字不落地记录并保存着173次会议备忘录。据鳌山卫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采取更加周密的措施,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总投资183亿人民币的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未来2-3年将全线通车。在青岛校区门口、教职工公寓附近都预留了城际轨道出口,届时,从青岛校区出发,20分钟即可到达市中心。规划中的青岛至太原高速客运专线和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车试跑的青荣城际快铁建成后,将使青岛和济南、烟台、威海之间实现1小时快速连接,为山东大学各校区一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距离校区仅半小时车程的流亭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的青岛北火车站以及将于今年全面开工的蓝色硅谷18条市政道路等,都为青岛校区的对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__local/9/B4/F3/1CA5CECC3BFB48C48E709AC2BDE_5136D314_B153.jpg?e=.jpg)
中央商务区规划图
中央商务区(CBD)是蓝色硅谷核心区重点项目,占地5.7平方公里,深度整合城市资源,充分利用公共空间,集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为一体。
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给山大师生带来好处,周边的居民也将享受到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当地居民表示,山大青岛校区及周边保障设施的建成,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读重点院校的机会。附近开烧烤店的周大姐说,来鳌山卫办事的人多了、打工的人多了,来吃饭的也多了,今年上半年附近就新开了40多家饭店。校区还未建成,就已经对对当地二、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科研环境:蓝色跨越 引领未来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习近平
![\](/__local/A/62/79/C2A917E3B50A5268CE7ED8D3CDE_7F8F1F4D_10D08.jpg?e=.jpg)
蓝色硅谷核心区未来展望
同处北纬37度,中国青岛与美国旧金山在太平洋两岸遥遥相望——太平洋东岸,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围绕着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布而建,大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教学、科研、生产相得益彰,使得当地的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新技术的摇篮,创造了辉煌的30年。如今,在太平洋西岸,“蓝色硅谷”正在建设,聚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和海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李杰说,山东大学落户蓝色硅谷意义非凡,期待未来山大能够发挥恰如斯坦福之于硅谷的重要作用。
![\](/__local/7/1F/EB/2F23DA7E497F45060FAB2598784_F53CD862_67A1.jpg?e=.jpg)
蓝色硅谷核心区发展路径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伴随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跻身国家战略,一个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战略畅想就此展开。作为一座重要的海洋科研城市,青岛拥有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占全国的1/3,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300余人,占全国同类人才的40%。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将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保护、海洋电子仪器仪表及深海勘探设备四大领域为方向,实现蓝色经济的突破与跨越,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的腾飞的起点。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和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并成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三大支柱。海洋实验室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聚集一大批海洋科技领军人才,成为我国海洋领域最重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海洋科技成果创新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海洋科研机构。深海基地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计划引进科研人员300余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深海基地,成为世界级海洋探测基地、技术支持基地和设备研发基地,成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和“科学号”海洋考察船的母港。
李杰介绍,只用两年的时间,蓝色硅谷核心区内就建起了将近20万平米的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同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一期工程开始动工,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科研院所正在启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色硅谷研究院、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等正式签约入驻,为核心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2016年,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将矗立起一片科技新城,未来,这里必将成为智慧的重镇、科技的中心、人才的摇篮,引领未来青岛发展新的100年。